欢迎访问农膜市场网

农膜市场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农资天地

龙胜:从“试试看”到“离不开” 一个蜂农与他的甜蜜事业

时间:2025-08-04 来源: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 作者:佚名

  盛夏时节,龙脊镇中禄村的青山绿水间飘荡着醉人的蜜香。蜂农余荣华精心培育的200个蜂桶,已有80-90个进入采收期,金黄的蜜脾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,空气中弥漫着甜而不腻的花蜜芬芳。

  大寨村地处山区,森林覆盖率高达85%,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蜜源植物。从早春的枇杷花,到盛夏的野桂花,再到深秋的鸭脚木,直至冬季的鸟不站树,形成了完整的四季蜜源链条。“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有花开,特别是野生鸟不站树的花蜜,酿出来的蜜带着特殊的药香,是城里买不到的珍品。”余荣华骄傲地介绍道。

  中华蜂(土蜂)在这片净土上找到了理想的家园。这种本土蜂种适应性强,善于采集零星蜜源,所产蜂蜜不仅花香浓郁,还富含多种活性物质。记者看到,余荣华采用传统蜂桶与现代活框蜂箱结合的创新方式,蜂桶依山势错落摆放,既保留了古法养蜂的精髓,又融入了现代养蜂技术的优势。

  “记得2013年刚跟伯伯、叔叔学养蜂时,才三天就来蜂了,当时那个高兴劲儿啊!”余荣华一边仔细检查蜂桶,一边回忆道,古铜色的脸上浮现出朴实的笑容。“最开始就是几箱试试,没想到越养越上瘾,现在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。”如今,余荣华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蜂能手。

  他轻轻掀起老式圆木蜂桶的盖子,成千上万只中华蜂立刻嗡嗡作响。余荣华坚持古法割蜜的每一个细节:先用小木棍轻轻敲击蜂桶,特殊的震动频率让蜜蜂安静退散;再用特制蜜刀,缓缓割取蜜脾,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。

  正帮忙采收的李荣初是余荣华最忠实的客户之一。“2015年朋友介绍认识老余后,我就认准他家的蜜了。”李荣初小心地拿起一小块蜜脾边吃边说,“这里的蜂蜜纯天然无污染,我每年都要亲自来山里跟他一起割蜜,总要带个百来斤回去送亲友。”他透露,自己多年的胃病就是坚持喝这个蜂蜜调理好的,现在逢人就推荐。

  回到家,余荣华将割下的蜜脾捣碎放入滤网,琥珀色的蜜汁如丝绸般缓缓渗出,“现在很多人喜欢用摇蜜机,但我还是习惯手工过滤。机械取蜜温度高,会破坏活性成分。这样虽然一天只能处理几十斤,但能最大限度保留花粉和活性酶。”

  他拿出包装精美的礼品盒向记者展示:“这是我设计的礼品盒,已经成为多家公司年会的指定礼品。”如今,他的年产量稳定在800-900斤,通过微信等平台销往全国各地,甚至有不少回头客专程来山里购买。

  谈及未来,余荣华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。他计划明年扩大蜂桶数量,同时引入更科学的蜂群管理技术,提高蜂蜜产量和品质。“现在市场需求越来越大,光靠微信和老客户介绍已经不够了。”他笑着说,“我打算和本地农产品电商合作,让更多人能尝到我们大寨村的纯正蜂蜜。”

1

  从几箱试养到规模经营,余荣华与蜜蜂相伴十余载,让深山好蜜走出大山。这位蜂农的甜蜜事业,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——传统与创新交融,生态与经济共赢,让这份自然的馈赠,成为更多人生活中的“甜蜜依赖”。

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