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乐:黄皮果成为助农增收“黄金果”

本报讯(记者刘菁 通讯员涂昆 文永红 实习生颜嫦秋)盛夏时节,平乐县大发瑶族乡迎来黄皮果采收旺季。连绵起伏的山丘上,黄皮果树郁郁葱葱,一串串金黄透亮的果实压弯枝头,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。
近日,记者来到大发瑶族乡印山村黄皮果种植基地,果农和工人们正顶着骄阳采摘黄皮果。“我种了8亩鸡心黄皮,今年收购价在7元/斤这样,还算不错。”53岁村民罗兆泉正熟练地采摘果子。他告诉记者,按照传统的种植方式,每亩地可种植黄皮果45株,单株产量可达60斤,按当前市场价计算,亩产值可达1.8万元。
正值黄皮果采收旺季的印山村,随处可见像罗兆泉这样的果农。“我们这里种植的品种多,有鸡心黄皮、无籽黄皮、黑金刚、冰糖黄皮等。我就种了鸡心黄皮,相比于传统的黄皮果,它甜度更高,果大皮薄,挂果稳定,价格也不错。这几年种植鸡心黄皮的人也越来越多了。”果农刘长宏在地里忙碌地采收完黄皮果,就马不停蹄地进行装车。只需一个上午,一筐筐新鲜的黄皮果就能运往市场,不仅满载着果农丰收的希望与喜悦,更为消费者提供了独属于夏季的“舌尖美味”。
像罗兆泉和刘长宏这样的专业黄皮果种植户,全乡还有很多。据该乡政府统计,2023年全乡黄皮果种植面积达920亩,较三年前增长230%,亩产量稳定在2500斤左右。产品主要销往广东、湖南、湖北等地,年产值突破1500万元。截至目前,全乡黄皮果种植面积已超1000亩。这个曾仅供自家食用的“土特产”,如今已成为带动全乡经济发展的“黄金果”。
黄皮果种植产业不仅富了果农,也同步带动附近村民实现增收。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,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,挺好的。”赵大姐告诉记者,采摘旺季每天都需要固定的人工,像她这样的农村妇女,靠着帮果农采摘黄皮果,月收入可达3000元。
随着黄皮果市场需求不断增大,近年来,村里采取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通过乡村振兴产业帮扶政策,充分发挥合作社联农带农作用,逐步拓宽黄皮果的销路,让不少村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。